三年灌溉,將從豐田所獲幼苗悉心培育;
三年摸索,在碰壁與南墻中掙扎而又堅韌;
三年試驗,逐步建立了有鑫源特色的汽車制造基地。
從日本豐田取經歸來已經三年了,當初的學習效果究竟如何?所學所獲是否為公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員們是否仍然懷有當時的激情和抱負?在未來,我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西方有句諺語:Time tries all things.時間檢驗一切。2017年8月14日15:00,涪陵制造基地組織三年前赴日本豐田汽車學習的全體人員及基地主要管理干部共同召開了一場“回憶·展望”分享會,對在日求學期間的所見所聞、對回歸崗位后的所作所為、對制造基地發展的所思所想開展了一場思想的碰撞。
會上,當時赴日學習的人員一一進行回憶演講,用圖片、文字、語言生動再現當年在豐田學習期間的各種收獲,回憶學習歸來后在各自工作領域中所做的改變和實驗,回顧改變過程中所經歷的挑戰和困難,分析現在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考驗。李海峰回憶道:豐田使他深刻認識到了現場是創造價值的道場。現場的每個動作都必須產生價值,反之即是浪費。陳剛總結道:過去的三年,讓他重新認識了“精益”二字。何為“精益”?即走在“變革”的路上。改變不停歇,發展才能不止步。
隨后,各部門(車間)主要負責人針對各位學員的演講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各部門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進行展望和大膽設想。全場與會人員認真凝聽,積極思考。在一個個設想中,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四大車間的樣子、看到了品質技術部的發展目標、看到了涪陵制造基地的美好藍圖!接著,各個單位之間相互交流彼此的觀點,指出不恰當之處,并提出建議,博采眾家之長,共筑堅實征途!
最后,涪陵制造基地總經理鄧偉、副總經理陳梅生作了總結講話。陳總為我們分享了全球汽車行業老大的易位史。日本豐田作為當今汽車行業的排頭兵,固然有其優秀之處,但也存在他們自己的弊病。而我們學習豐田,正是要分清優劣,建立真正適合鑫源自己的制造體系,有了制造體系才有了改善的基礎,才能做到豐田隨處可見的改善文化。
鄧總則要求各部門負責人在會后必須從“今年和明年的各項指標”以及“團隊氛圍的營造”兩個方面重新擬定部門展望。鄧總表示:今天特意花時間召集制造基地各部門一起回憶三年前的豐田學習之路,就是希望能借此來重新點燃你們當年學習豐田的斗志!希望觸動你們汽車制造人的初心!如各位所說,我們公司成立至此,有許多問題存在,但是這很正常。很多百年車企,現在仍然面臨很多很多的問題。這并不可怕,怕就怕“溫水煮青蛙”,怕你們意識不到問題的存在,怕你們固步自封,怕你們沉默麻木,怕你們喪失了精益求精的追求,怕你們丟棄了汽車人的初心。
同時,鄧總也要求各位管理干部要有“玄奘精神”,不要怕承擔責任,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兄弟部門,一起來為公司的發展添磚加瓦。鄧總強調:下半年必須立即全面推進精益改善,讓改善與工資掛鉤,全力保證一次過線率,全面落實班組長建設。最后,鄧總要求與會人員務必將今天的會議精神傳達至各部門(車間)的每個班組每個員工,只有每個員工一起來做,基地才有活力!公司才有未來!
回憶三年征途,展望奮斗未來。時隔三年,涪陵制造基地向當年的赴日求學發起了一場追憶、一場分享、一場詰問、一場反省、一場展望!三年不長,未來不遠,我們即刻出發;我們行動,就好!